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俞昌准,1907年出生,安徽南陵人。1923年赴沪求学,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18岁时,俞昌准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其间,受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影响,俞昌准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
李源,1904年出生于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禾山李屋村。因家境贫寒,1919年,李源15岁时就到香港谋生,在昌兴公司一轮船上当海员,1921年由苏兆征介绍加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参加...
孙津川就是这“漫天星光”闪耀革命道路中的一位烈士。1895年,孙津川出生于安徽省寿县一个工人家庭。14岁起先后到南京、上海做工。1924年秋,孙津川在上海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相识,并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陈觉,原名陈炳祥,生于湖南醴陵。15岁那年,陈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醴陵县立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1925年,陈觉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云霄,原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
贺锦斋,1901年生,名文绣,乳名春生,湖南桑植人。1916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讨袁(世凯)护国军的壮举,为贺锦斋所景仰。1919年入贺龙部当卫士,由于作战勇敢,由士兵逐级递升至团长。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
季步高,名大纶,号凌云,笔名布高,1906年出生在浙江龙泉天平乡季山头村。1922年夏,他考上上海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同年10月更名为上海大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6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
1904年5月,邱金辉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1925年考入南昌讲武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北伐军进军江西时,邱金辉回到家乡横峰县宣传革命,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运工作。
刘绍南,别名刘自棠,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戴家场土地沟(现属湖北洪湖市)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刘绍南回家乡发动和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先后...
冯平,1899年3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1921年,他在华侨的赞助下考入上海文华大学,一年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读书。在此期间,冯平开始大量阅读革命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向往十月革命道路。1923年,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