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镇开慧村)。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这里认识了毛泽东。
莫那·鲁道,1882年生于台湾南投大山里的雾社部落。这里位于台湾岛中心位置,到处是深峻的溪谷和起伏的山峦,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莫那·鲁道和族人世居于此。他强健魁梧、胆识过人、公道正派,是受人敬重的部落首领...
俞作豫,1901年生,广西北流人。1918年,他进入护法军桂系军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俞作豫不满国民党新军阀...
廖乾五,1886年出生在陕西平利的八仙镇,历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等,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
陈文杰,原名柴水香,1903年出生在宁波市区一户贫苦劳动人民家庭。他原是宁波一家绸厂的工人,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学瓒,1893年12月出生在湖南湘潭。1912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该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成为同班同学。1918年4月加入新民学会,并成为骨干。
胡少海,1898年生,湖南宜章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早年考入广东乐昌中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对其父兄勒索百姓、欺压外族的行径十分愤慨,毅然离开地主家庭,弃学从军。1921年入嘉禾民军,后升至连长。1923年...
赫光,原名万锡绂,字季玺,1902年2月出生在甘肃固原县杨郎镇万家堡子村(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赫光8岁入私塾读书,16岁考入平凉陇东公立中学堂,1922年考入北洋军阀举办的洛阳讲武堂学习军事,开始接...
陈毅安,1905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金龙镇神塘湾。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经毛泽东推荐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从事学生、工人运动,如抵制日货、到汉...
刘平楷,字履端,曾用名刘少猷,1902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今彝良县城)。刘平楷7岁进私塾读书,1917年到昆明省立一中求学,由于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省立一中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较早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