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毛泽建,1905年10月生,湖南湘潭韶山人,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1921年春,她跟随毛泽东到长沙,进入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和长沙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学习。
钟竹筠,女,1903年生于广东省遂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秋,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接触进步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其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朱锡昂积极参加反清救国运动,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四运动中,任北大学生会干事,被推举为五四游行大会主席团成员,积极参加了“火...
作为黄麻起义领导人、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6年出生的吴光浩,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
杨石魂,原名秉强,字昌义,1902年9月出生于广东普宁南溪镇钟堂村一个中医师家庭。
苏兆征,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人,1885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18岁的苏兆征为了谋生,在香港外轮上做杂役,并因此接触到经常乘船为革命奔走的孙中山。在孙中山帮助鼓励下,苏兆征于1908年加入了同盟...
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陕西南郑,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在校期间他组织进步读书会,率先写白话作文。1923年,何挺颖参与发起成立了学生会,联络南郑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他在面对当地一些丧失民...
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学生时代的王孝锡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大量革命刊物,并结识了刘含初、魏野畴等著名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