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田波扬,1904年3月出生,湖南浏阳人。早年在长沙读书期间,结识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进步青年,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晋乾(1898—1927),字伯第,号醒顽,1898年12月15日出生于祁阳南区(现三口塘镇)栗林坝塘村。中共早期党员,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创始人。
蒋先云(1902—1927),字湘耘,号巫山,湖南新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军事将领。
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儿时,他在家乡下屋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了“身心一体、家国同构”的儒家爱国主义思想。1907年他考入新设的瑞州府中学堂,继而又考入南京优级师范学堂。
萧楚女,出生于湖北汉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谢文锦,1894年生于永嘉县。1917年毕业于省立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杂志任职。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谢文锦与刘少奇、任弼时...
汪寿华(1901—1927),男,原名何纪元,字介尘,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
杨闇公(1898—1927),名尚述、尚达,字闇公。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四川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四川的开拓者。
1885年,孙炳文出生在南溪城郊魏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穷的他,一直靠亲戚资助才能读上书,所以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孙炳文不仅学习成绩十分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