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东平度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作“光”,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有一番作为。刘谦初8岁开始,先后在私塾和高等小学念书。1913年春天,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邓恩铭的父亲以行医卖药为生计,对长子邓恩铭寄予厚望,希望他饱读诗书,考取功名。邓恩铭6岁踏入私塾学习,10岁时进入荔波县模范两...
王青士,190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祖籍安徽霍邱。1923年进入北京俄文法政大学读书,结识了当时在法政大学任教的瞿秋白,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欧阳立安,1914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他的父亲欧阳梅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母亲陶承是位有影响的革命妈妈,长期以“住家”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李谦,原名李隆光,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于醴陵县城一个店员家庭。1920年,考入县立中学,受到进步思想熏陶,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和同学成立“社会问题研究社”,抨击时弊,提出救国救民主张。
林育南,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黄冈,早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选为武汉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0年9月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孟雄,1898年6月生。在长沙求学期间,与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建立了革命友谊。1919年3月,何孟雄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受《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思潮影响,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重要骨干。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字正麟,1898年7月生于云南省祥云县。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不久加入中国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心元,又名潘心源,1903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丰裕伍佳渡(今浏阳市永安镇丰裕社区)。潘心元自小思想活跃,1921年夏,他考入长沙市岳云中学,与田波扬等同乡创办“浏北新民社”,出版《新民》社刊,宣传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