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陈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1930年春参加童子团,任大队长。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第12师36团连政治指导员、...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聪颖,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颇负盛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
杨克明,原名陶树臣,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属重庆市长寿区),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滴人,原名郭尚滨,1907年出生于福建龙岩一个贫农家庭。童年的郭滴人发奋学习,后因家境贫寒不能继续上学,便到漳州当学徒,1923年得到叔父的资助到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自小的艰辛生活,让郭滴人...
夏云杰,又名夏云阶,1903年出生在山东沂水四十里堡镇金场村。因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龙江省汤原县,以耕地为业,农闲时到当地黑金河金矿做些零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11月加...
王德泰,原名王铭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到吉林省延吉县茶条沟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
王德泰,原名王铭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到吉林省延吉县茶条沟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
罗南辉,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曾在水烟铺做工。1926年进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所在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组织成立“士兵联合会”,...
武胡景,1899年出生于河南孟县。1921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4月,任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书记。同年夏,受中共中央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
王复生,原名王濡廷,1896年9月出生于云南省祥云县。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思想的熏陶,王复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