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周子昆,原名周维宽,字仲和。祖籍湖南,190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中学教员家庭。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在广西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入桂军刘震寰部当号兵,后任上士、事务长、排长。1925年6月投身革命,入孙中...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1909年出生于山西屯留。早年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开除学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安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蓬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逃荒至黑龙江省五常县,13岁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人,后被土匪劫持入伙,报号“双龙”,后被驻吉林东北军收编。
张正坤,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现湖南省浏阳市)。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一新,原名佃敬,又名一庭。1907年出生,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4月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师2团一个连队的政治工作负责人。1936年11月,他参加了百灵庙战役。1937年10月任中共清...
董天知,原名董亮,曾易名董旭生,1911年生,河南荥阳县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直接受党的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他考入北平宏达学院,参加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不久加...
马振华,曾化名李之如、李泽民,1905年出生于河北盐山县。1922年,他在本村创办贫民小学、民众夜校,深受农民拥护。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康容,福建永定岐岭下山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缅甸华侨家庭,侨居缅甸。1930年,陈康容随父亲回国,在厦门读中学,深受革命师友思想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
节振国,1910年出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今属河北故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兄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起进矿当工人。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现为临清市唐园镇唐园村)。6岁入私塾,后随父至江苏,14岁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归乡。1908年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同年底秘密加入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