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季振同,1901年5月出生于河北沧县。1919年春,赴北平谋生,深受当时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做一名爱国军人,同年进入冯玉祥部队,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0月,他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
王泰吉,1906年生,陕西省临潼县北田镇(现为西安市临潼区北田街道)尖角村人。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1期,到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到驻河南开封的国民2军学兵营任排长。他在所在连队组织党...
童长荣,1907年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14岁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童长荣积极参加学运斗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踏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与东京的中共党...
施滉,字动生,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一户贫困家庭。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的前身)。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喜欢阅读《新青年》等刊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他关心国家大事,...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因家境贫寒,只间断地念了两年书。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
黄励,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贫民家庭。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文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黄励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留校在党的建设教研室工作。
李子纯,1900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杨树李村,先后就读于西华师范学校和开封东岳高中。他聪颖好学,擅长演讲,热爱阅读历代名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忠爱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影响着求学的李子纯,他逐渐成长为一...
旷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出生于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塘湾,兄弟姊妹共7个,旷继勋排行老三。1914年,旷继勋与邵家桥邓家二女儿邓白玉结为夫妻。
毛福轩,189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龙坝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毛泽东的族祖父,他早年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毛福轩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半工半读,之后和毛泽民一起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源煤矿从事工人...